王致仁演《哥德堡》:衝激中的思考

王致仁演《哥德堡》:衝激中的思考
現場聽音樂會,不單是要感受音樂的血肉,還是給予藝術家向你直接講述他們思考的過程。這些「說話」或許未必完美,而且也有可能只是我「想得太多」,但是樂音間不斷拍動思緒,肯定不會是單從聽到的聲音而出現。我們走進聆聽的聖殿 (sanctuary),就是祈盼自己靈性會有感悟、昇華的瞬間。
Criticism 評論文章
穿梭於意大利歌劇與非洲大戰的虛實 南非第三世界失序藝團《馬克白》

穿梭於意大利歌劇與非洲大戰的虛實 南非第三世界失序藝團《馬克白》
萌生此製作概念的導演貝利寫道,正如歐洲人在殖民時期建立教堂,現在「消失在中非的森林或草原上;一個舊日留下的紀念,現在只剩陋室空堂,牆上佈滿彈孔、塗鴉和藤蔓,破敗不堪。」將莎翁與威爾第的兩大經典比作教堂,歌詞與音樂的彈孔,訴說非洲戰爭血的故事,就是整個製作概念的開端。
Criticism 評論文章
馬勒第八交響曲——輝煌的讚歌

馬勒第八交響曲——輝煌的讚歌
馬勒第八交響曲於 1910 年 9 月 12 日在慕尼黑首演。這場首演,毫無疑問是馬勒人生最輝煌的一刻。他之前在維也納宮廷劇院擔任了十年的音樂總監,也是一位聞名、完美主義、工作狂的指揮。那時,他離開紐約回到歐洲大陸過夏天,並且指揮首演這首大作,公眾都熱切期待。
Repertoire 樂曲介紹
華格納的拜萊依特——改寫音樂與文化的聖地
華格納的拜萊依特——改寫音樂與文化的聖地
Criticism 評論文章
© Copyright 2011–23 by Dennis Wu. All rights reserved. You may request reproduction of articles by contacting the writer.